雖然聽過了許多批評,但《永生戰》比想像中的好看。這是有點公路電影成分的科幻電影,在各種生活感細節堆疊的片段裡,讓生化人類的存在更有真實感,不知為何讓我想起《少女殺手的奇幻之旅》,也讓我想起《阿基拉》。
《永生戰》比較明顯的缺點,在於它無法凸顯「永生」的道德爭議,但我認為這部電影更想講的,是沒有愛的引導下,科學的力量更容易失去控制。在冰冷的體制架構下,每個人的存在被切分成能量化的價值,靈魂的溫度被淹沒在各種量化的標準下。還記得《侏羅紀世界:隕落國度》,複製恐龍與複製人小女孩被放在同個天秤上的時候,觀眾瞬間就能理解人類也即將面對被功能決定出身的未來。
當人類長期缺乏愛的時候,心中的某個角落會塌陷成黑洞,如果瞬間獲得力強大的力量,他會用扭曲的方式,將長期缺乏的愛吸入到黑洞裡,他索求的愛就變成了凶暴的力量。
《阿基拉》的鐵雄失控的力量,終究把渴求的愛葬送在自己的手裡; 電玩《惡靈古堡7》裡長期被當成實驗體的小女孩,因為渴求未曾有過的家人,用身上的黴菌感染無辜的路人,讓他們成為家人,然而實際上卻成為了醜陋的怪物。《攻殼機動隊2》被企業囚禁的小女孩,為了向外界求救,故意讓機器人故障導致多人遭到殺害。長期缺乏愛的狀態下,讓純真的靈魂成為最瘋狂的反噬。
《永生戰》討論的不是科技的反撲,而是缺乏愛的科技,如何讓人類更絕望。當我們用科技去量化靈魂的存在,那具體的愛也就不存在。徐福的擔憂與傷悲,在科學儀器下沒辦法被展先出來,但透由男主角關愛的視野,徐福心中的窟窿便暴露無疑。